(出品 | 凤凰网问渠人物编辑 | 陈文莉)
初见康红恩时,恰逢上海的寒冬与暖春争锋,西伯利亚冷空气与西太平洋的暖流交织,使得申城连日来阴雨绵绵,一如当下的地产行业。
2021年中,恒大的流动性危机,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地产仿佛一夕间落入了螺旋式下降的漩涡之中。房企飘零其中,或挣扎求生,或破产躺平,或逆风而上。不过半载时光,陡现众生百态。
对此,从业二十年的康红恩虽有唏嘘,却并不消极。这位历经德隆集团、钜派集团、复星集团、融侨集团、祥瑞置业等公司,担任副总裁、总裁的老将,面对此间情形有另一番看法。
他告诉凤凰网问渠人物,地产仍处于充裕时代,行业的机会还很多。
虎年伊始,凤凰网问渠人物专访上海理辰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资深地产人康红恩,对其提倡的“充裕时代”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给2022年地产走势与房企成长,分享多一条道路,让活水流进来。
01
充裕时代的差异化机会
在房企的雷暴声中,2021年终于成为了过往。而与之一起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还有数百家或大或小的房地产企业。
不过,在康红恩看来,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个别企业和项目退出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犹如生态系统,注定了会有新陈代谢。但不能因为个体问题否定整个生态系统,这是不理性的。”
康红恩坦言,地产行业仍处于充裕时代,2022年依旧充满着希望。
这一结论的基础和逻辑在于,差异化需求,特别是高品质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2021年10月以来,高层曾多次发声维稳市场,提出要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然而,企业要如何抓住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避免被“代谢”?
康红恩的答案则是,回归常识,提升组织力。
02
回归发展常识
“在充裕时代,房企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归常识和客观规律。”康红恩认为,常识和客观规律的前提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以商业为例,90后与00后对于商业的需求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发展的常识发生了变化。一个典型现象是,“如今上海目前生存较好的商场,依旧是原来的老牌商场。”
据联商网等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国金中心IFC全年销售额约185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68.81%,排在上海单体商场销售额的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恒隆广场、环贸iapm、五角场万达广场、第一八佰伴等,其开业时间大都在10年以上。但疫情冲击的当下,销售额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企业是不是真正把常识贯穿到每一个细节中,这点至关重要。
“如果从今年起,房企的老板和管理层能够真正地深刻认识到这其中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企业仍是非常有希望的。”
03
进化组织力
这轮颇具震撼力的房企流动性危机则证明了一点,无论企业处于什么规模,在回归常识的层面上,仍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房地产行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过去的成功并不代表着将来的成功。如果房企在常识的认知上有真正地提升,那才意味着企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不是如同过往一般,只在乎规模。”
康红恩多次表示,企业需要回归的一项底层常识是“组织能力”。
“充裕时代不是简单的规模增长,如果企业不能回归常识,不断迭代认知,塑造自身的组织力,依旧会被时代所淘汰。”
然而,组织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正如罗马的建立那般,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进化。
康红恩显然深谙此中道理。“管理层只有真正地提升对企业发展的认知,对行业的认知,将每一分钱都花在组织赋能上,这样的企业才有真正的未来,才能不惧危机,不惧不确定性。”
“时间是一张砂纸,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光与经历中,
狠狠被这张纸打磨。
过程可能酸爽,但如果是璞石,
就一定能磨出美玉。
2022眼中有光、心中有火、脚下有路,
期待对话勇往直前“偏向虎山行”的你。
标签: 充裕时代 组织能力 问渠人物|康红恩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