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坚持软硬联通并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现阶段,数字经济已成为湾区经济的主导形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数字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定位和关键路径。
变局下的湾区发展机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世界主要湾区都依托众多深水良港和沿海港口群,均具备开放发展的地理优势和社会经济优势。自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以来,湾区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要素集聚的高地。尤其是在工业化、全球分工和跨国贸易的驱动下,湾区经济更是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虽然与纽约的湾区、东京的产业湾区、旧金山的科技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出较晚,但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储备、数据资源和产业基础方面占有优势地位,同时,凭借其高度对外开放、频繁的要素流动、丰富的商业形态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的天然策源地。打造数字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传统湾区的全新定位,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大湾区价值创新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同样具备比较优势,产业链也相对完整,产业结构逐步呈现出二三产业“双支柱”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陡增,传统产业发展面临需求减弱、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等多重困难。基于这种形势,数字湾区带来的政策红利,一方面能够依托互联网结构开放的特征,发挥湾区地理开放的优势,最大限度实现信息、人才、资本、资源流通的便利;另一方面,尤其是涉及人口、资金等要素流动方面,数字湾区容易产生集聚效应、降低成本。从数字湾区的相关配套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数据资源、产业优势、基础条件、应用需求等多个层面已初具优势。
聚合力:优化产业发展要素配置
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强化优势产业数字化赋能先行,是大湾区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新发展格局”,因而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产业集聚和优化配置为前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梯度推进传统产业分级、有序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湾区建设有利于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群功能和产业定位,突破资源错配和产业同质化竞争的瓶颈制约。基于数字技术,数字湾区能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数字贸易扩大了生产、产品、消费的市场范围,数字湾区创造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也拓展了开放的空间;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精准、实时、海量等特征,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经济服务运输、数据传输、资源调配的效率。这也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和产业分工新格局的重要方面,可确保大湾区既有强大的综合竞争能力,又避免出现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缺陷。
增活力:加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部门,具有科技创新密集、产业关联性高、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丰富庞大的基础制造业产业体系,已经形成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应用的产业链完善的产业体系,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信息企业。数据显示,世界500强公司中有24家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涵盖金融、科技、汽车、医药、家电、房地产等行业,已经形成了足够的产业厚度和宽度,沉淀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弹性。
数字湾区建设可支持数字经济产业等战略性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基于数据要素的科技成果转化产生影响。从价值属性来看,企业创新可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三个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成果转换和实现的过程。立足湾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可加速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构筑也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依托数字经济,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实现工业智能化,将传统产业转变为未来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具体来看,以基于数据要素形成的科技成果为例,既包括数据产品和服务,如定制的数据库等,也包括主要基于数据资源形成的算法等发明专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未来颠覆性、突破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将日益增加,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添动力:加强产业前瞻性技术布局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进入加速发展、迭代、融合、融通的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已从“数量追赶”和“要素驱动”转向“质量追赶”和“创新驱动”,内外环境变化督促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对于企业而言,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区域层面加强产业前瞻性技术布局,因而高水平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是建设国际大湾区的必备条件之一。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经过多年的创造积累,在国内技术研发、数字赋能等功能上具备绝对优势,但还没有达到科技创新的高级阶段,高质量的资本和技术要素储备相对不足,难以有效支持高端功能和产业分工,尤其是面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短板和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容易被别人“卡脖子”的严峻挑战。未来,规模优势、创新能力决定增长效率,中长期的技术布局同样需要创新支持。数字湾区有利于提高湾区制造业的整体附加值,进而增强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盈余用于先进技术的开发以及高端营销渠道的开拓。率先布局、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湾区经济,将有效加强产业前瞻性技术布局,减缓湾区内部产业同质化现象,形成大湾区高度灵活化、个性化、网络化和智慧化的生产链条,以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率先升级。
数字湾区建设将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其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也正契合我国“双循环”发展战略。当然,粤港澳三地不仅存在行政区界限,也存在制度差异,其协同发展要构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来打破行政边界和制度差异带来的壁垒。长远来看,应重点从顶层设计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合作上加强数字化产业赋能方面的区域合作和制度设计,以全球的资源要素为自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期形成城市互补、产业协同、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全方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