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标普将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下调至“B-”,同时将该公司未尝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从“B+”下调至“CCC+”,并将所有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标普认为随着流动性的减弱,融创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再融资风险。其离岸资产负债表内私募票据持有人可能会行使权利,导致其债务加速偿还。大部分私募票据将在未来12个月内到期。这将进一步加重其本已高企的债券到期规模,并增加其流动性压力。尽管该公司说服其私募票据持有人不行权的概率不小。
截至3月底,融创中国将在未来12个月内面临240亿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公开债券到期,其中包括分别在6月和8月到期的两笔6亿美元高级票据。
标普认为,在偿还债务后,由于项目监管账户的持续现金限制,该公司的可动用现金已经减少。标普估计,控股公司层面的可动用现金已从2021年底的130亿元-140亿元人民币降至较低水平;项目监管账户中的大多数资金都受到监管限制。据标普估计,第一季度,融创中国必须偿还约130亿元人民币在岸票据和非银行债务。
标普指,融创中国的在岸债务重组的风险越来越大。考虑到该公司可动用现金减少,合同销售疲软,标普认为,该公司很有可能需要与债权人商议,讨论其在岸票据的偿还条款和潜在期限延长,即便这只是其中一种选择。该公司105亿元人民币在岸公开债券将在未来6个月到期,其中40亿元人民币将在4月份可回售。
融创中国维持与中国内地银行关系的能力,对其业务仍将至关重要。标普估计,尽管该公司从别处获得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少,但截至2月底,该公司的银行贷款仅小幅下降至1050亿元至1100亿元人民币,低于2021年初的1150亿元至1200亿元人民币。银行债务通常占融创中国总债务的40%左右。这将有助于公司维持其开发项目的进度,包括资产负债表内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从而实现合同销售。
融创中国的资产处置计划比标普之前预期的要慢。过去三个月的信用事件阻碍了正在进行的资产处置计划。标普认为,该公司面临的困难比标普此前预期的要多。公司在第一季度完成了部分项目的销售;然而,约50亿元人民币的净收入已被用于偿还债务。
在标普看来,对于融创中国来说,及时进一步大规模处置以产生足够的流动性,正变得越来越困难。除此之外,标普认为,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加上土地收购的暂停——将降低该公司的可用资源,导致业务状况恶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