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情报站
这两天,有个话题非常火——
北大教授姚洋,劝年轻人不要过早买房。
他的论据是“没有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是30岁就自己去买房的”,换言之,他觉得中国年轻人买房都太早了。
01
年轻人不要早买房?
姚教授的言论出炉后,招来了很多年轻人的不满。
他就好比一个不愁吃穿的亲戚,看见你每天都在996,工作非常辛苦,于是他跑过来劝你以后不要再996了,要保重身体才是。
好话谁不会说?关键是要拨开迷雾看本质——在劝年轻人不要买房的时候,姚教授有没有想过,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执着于买房?为什么会有住房焦虑?
还不是因为房价年年涨,年轻人的工资完全跟不上房价的涨幅。
房价节节攀升,房子还不得不买,因为你不早点买,很快全款就要变成首付,想追都追不上。
而且,中国的房子背后还绑定着落户、医疗、教育、养老这大一票资源——可以说, 房子是你的敲门砖,有了房子,你才真能在城市落下脚来。
这一切现实问题,姚教授仿佛视而不见,反而使出了一招祸水东引——将高房价的根源直指丈母娘。
这个逻辑很简单,丈母娘要求女婿买房,不买房就不让结婚,从而产生出大量的购房需求,最终推动房价的上涨。
丈母娘推高房价这个说法,N年前我们就听麻了。没想到现在都2022年了,这个说法又卷土重来了。
最近20年里,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了10倍以上,留在北上广深的门槛越来越高。
要是按这个说法,当年听丈母娘的话早早买房的女婿们,现在资产增值起码好几倍。可见中国丈母娘绝对是全世界最懂投资的一群老太太。
02
买房还得看预期
年轻人,到底要不要买房?
站长建议你最好还是买房,毕竟房子绑定的资源太多了,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这些资源。
就拿最基本的教育来说,要想让孩子去好学校读书,基本只能靠买房。要是租房上学,各地有不同的门槛,有的要攒积分,有的要凑年限,最普遍的就是都得提前跟房东打好招呼,请人家配合。一套房子几年才能锁定一个学位,房东也是珍而重之,临时放租客鸽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场面你如果经历过幼升小材料审核,估计都见识过。
除非你打算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而且还对当地的落户、医疗、养老都没需求,那倒是可以佛系躺平,踏实租房。
不然,还是得买房。
不过,现在买房有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形势不好,楼市的波动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房子是不能瞎买的。
如今买房务必要考虑好自己的抗压能力, 切勿过度运用杠杆,否则很容易把自己压垮了。
就拿前段时间猝死的字节跳动程序员来说,他绝对算是人中龙凤了,才28岁,每月的税后收入就超过4.2万,年纪轻轻就在广州买了一套价值600万的房产。结果程序员不幸去世后,他的妻子无力承担每个月2.1万的房贷,只能卖掉房产回老家。
他家的房子在一线城市,降降价也还算好卖,毕竟一线城市永远不缺接盘侠。
最惨的还是二三线城市的买房人,市场下行,想要出手并不容易,一旦自身现金流断裂,无力还贷,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房子变成法拍房,损失惨重。
疫情之下,很多房奴最终都变成了断供人。
以郑州为例,短短半年时间里,郑州在阿里拍卖的法拍房数量大涨,从2021年9月的2.7万套,增加到现在的5.13万套,几乎翻了一番。
以前买房,你可以闭眼瞎买,甚至可以尽可能加大杠杆。因为经济形势好,就业机会多,你不用担忧断供的风险。再加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民众对购房的需求大,买房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现在不行了,城镇化速度放缓,出生人口减少, 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下降。
更别提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人的收入都降了,就业形势也格外严峻。
所以,现在要买房的人,脑子必须得清醒,一定要考虑两个问题——
1、一旦失去工作,你能否继续还贷至少半年?
2、如果无力还贷,你的房子能否顺利出手?
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现阶段买房,不仅要留足现金储备,还得买得好,让房子有尽快变现的可能性。最可怕的就是,自身所在行业动荡不稳,收入不够稳定,又买个配套不咋样的远郊房,真赶上失业或者收入下降,手里的房子自住也不便,出租也困难,想卖还卖不掉。这时你就会发现,什么都会变的,只有银行的催贷不变。
03
结语
最后,咱们来唠唠什么是好房子?
就跟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相信每个人都有对房子的标准,很难统一。但在站长这里,就一个标准——
地区。
自2021年下半年楼市寒冬以来,我们能从房价看出地区的价值。一线城市的房价百折不挠依旧坚挺,二线城市稍稍逊色,三四线城市房价跳水也没人买。
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你修得再大再亮堂,该跌还是得跌!
有人的地方才是江湖,有人的地方才有成交量——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当下,人口流动的方向决定着楼市的未来。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实法则就是这么残酷。
即使是不建议年轻人过早买房的姚教授,也表示国家的9个中心城市,还有以9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周边地区,房价更坚挺。
因为,人口还在往这些地区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