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专家没说错!房贷压力真相 太残酷

来源:叶檀财经      时间:2023-07-05 15:31:47

文/顾天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一次 专家没说错

又有专家的言论上热搜了。

这次,依旧是因为房子。

2023年一场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上海高金学院教授陈欣的一段发言,被外界解读为:

中国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

这显然是不完整、不准确的,陈欣教授了解后迅速回应,并且向媒体提供了完整版发言:

整体而言,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因为居民的存款总额远远超出房贷,但是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分化问题。

2023年1月10日,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户存款累计金额超过120万亿。中国房贷的总量,其实是远远低于居民存款总额,只是背房贷的人和拥有存款的人不是同一拨人,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面临的压力不一样。

陈教授还说,年轻人如果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房贷,可能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放弃很多选择,只能选钱多的方向。

既阐述了中国房贷压力的客观事实,还为年轻人考虑,这次专家的解读,是靠谱的。

问题在于,这一组数据背后揭露的残酷楼市真相,让很多人难以接受。

那就是:

有房的那群人,同样有巨大的分化。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有多套房的人,未来大概率把房子看做资产,并且随着过往资产的增值,手里的房子会越来越多。

而没有房子或者还没买房子的人,未来面对的买房门槛只会越来越高。

当我们判断某个城市的房产,未来还有没有潜力的时候,除了房价、存款和月供压力,还需要关注一个更重要的指标:

房屋租售比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4亿人租房。

越是在高能级城市,租房生活人数占比就越高,深圳常住人口有近一半都在租房生活。

然而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是:

一线城市的租金相比房价,并不算贵

诸葛找房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50个大中城市租售比约为1:620,距离国际上的1:200到1:300相差很大。

主要问题还是房价太高了。

看上去一线城市的房子租金回报率很低,但如果看绝对值,普通人已经快要承担不起了。

贝壳研究院之前发布过一份报告《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

其中的主要观点包括:

1.一线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7%

2.二线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12%

3.城市老龄化程度会显著影响住房空置率

4.次新小区空置率更高

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研究发现楼龄五年内的小区,空置率随楼龄的增长从30%依次递减至12%。

15年以上楼龄的小区空置率没有明显差异。

换句话说,北上广深打工人,几乎都是居住在15到20年以上房龄的老房子里,因为主城区根本没有新的土地供应,也就没有房企能拿地造新房。

过去二十年里大量年轻人涌入北上广深,主城区的老房子从来不愁租不出去,一波又一波的人更新换代。

他们之中运气比较好的在租了几年到十几年之后,终于买房背上了房贷。

(深圳城中村 来源:网络)

运气不太好的人,则在消耗数年青春之后,可能会选择退守二三线城市,又或者回老家考公务员。

中国整体上真的不缺房子,就像陈欣教授所说的整体房贷压力不大一样。

中国真正缺少的是一二线核心区、CBD和各种产业园周边的优质地段、品质好的房子。

央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户均拥有住房1.5套,住房拥有率是96%。

其中两套及以上房子的拥有率约为41.5%。

房子,在少数人手里太多了,在多数人手里太少了。

所以陈欣教授才会说:有存款的那批人和背房贷的那批人,可能不是同一批人。

少数人手里的存款太多了,其他人可能连10万现金,都拿不出来。

到底是谁 还在买房?

过去20年,中国什么样的房子最好?未来最有潜力?最保值?

学区房绝对能排得上号。

毕竟对大部分中国家长来说,给子女的教育投资可以是无上限的。

上海最近有媒体报道,曾经疯狂涨价的一个优质学区房小区,两年间从最高超过14万一平米,下跌到目前的10万一平米左右。

这个小区在2021年巅峰时期的报价超过13万一平米,甚至超过了隔壁的知名豪宅世茂滨江花园的部分挂牌房源。

(来源:贝壳找房)

既有优质小学、还有优质初中的双学位学区房浦东梅园板块,已经从最高的挂牌价25万一平米,极速下降到了13到15万一平米。

纵观上海二手学区房过去三年间的变化,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即使是最优质的学区房,溢价率也越来越低了

过去因为学区带来的溢价上涨,都会逐渐吐出来,两三年前高溢价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们,如今也只能接受价格一降再降的残酷事实。

买学区房的家长们,唯一追求的是确定性。

然而在中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种因为学区房而带来的确定性,最终会被政策以及教师轮岗制度打破。

退一步看,欧美各国都有学区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

欧美日韩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

美国如果想要上公立的中小学,并不需要提供位于相应学区的房产证,由于实行租售同权的政策,只要提供租房合同、水电费账单这样的居住证明即可。

通常来说,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所辖学区的房产税收入。

假设学区内的房子比较贵、富人比较多,那么所对应学校的教育经费自然更加充足,学校基础设施就更加完善,同时吸引更多优质住户前来居住。

(更高的房价 意味着更高的房产税 来源Zillow)

反过来说,假设一个地区房价较低,教育经费少,学校财政拮据,整体的教育水平也就难以提升,从而也会进一步抑制房价的上涨。

德国则采取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路径,学区房不重要。

主要原因有三个:

1.在德国,不管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没有重点或非重点之分

2.德国的中小学老师筛选十分严格,需要在大学修满5年制师范类专业,通过两次国家考试

3.绝大多数老师享有与公务员同等待遇,师资分配更均衡,公立学校教育资源相差不大

德国的学生,几乎在中学阶段就分流了。

比如有文理中学、综合中学、实科中学、职业中学等等,学制则从6年到9年不等。研究型人才与职业人才的分流,也早就开始了。

只要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持续下去,学区房的溢价永远只会削减,而不会消失。

另外,克而瑞数据显示,中国核心城市1000万以上的二手豪宅,成交套数已经跌回到2017年,相当于回到了六年前的水平。

豪宅长期被认为是楼市最保值的产品,它更像是富人手中的一笔优质资产,而不是长期居住的普通房子。

很多人会问:

豪宅成交都在降,学区房也失守了,以后房子还能买吗?

其实这部分人心中,最想问的是另一个问题:

如果连学区房和豪宅都扛不住了,那以后还有什么房子能涨?

没有什么资产是能够一直涨下去的。

即使是北上广深的房子,也一样。

标签: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