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卖掉市区房子去郊区买房养老,有人后悔了吗?

来源:腾讯新闻      时间:2021-11-29 16:24:00

我有四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这几年相继退休了。退休之后,我们就琢磨着“买养老房”这事儿,意见达成一致后,便开始了看房之旅。

我们在全国几个城市看了不下十个楼盘,在有的楼盘还曾经交过订金,但因为没有成熟的生活配套以及无法确定老了以后可以得到理想照护,都不了了之。

最终,我们一起放弃了“买养老房”的计划。

800万购置的康养房,养老配套设施跟不上

任姐是我们这群人中最想得开的。两年前退休后,她卖掉了北京内城一套价值2000多万的房子,老两口在郊区租了一个带院子的房。

原本打算就这样住下去,可住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没有物业服务,没有社区氛围,越住越不习惯。最后决定,还是得买到康养社区才方便养老。

同样有此想法的田姐,几年前便在环京买了一栋面积超过600平米的康养别墅,想着以后在这里养老,于是进行一番豪华装修,最后,房款加上装修费一共花了800多万元。

田姐今年61岁,一直在经营着自己的企业,是我们中最有钱的,但也是踩过最大坑的人。

当初买这个房子的时候,田姐想着退休后,可以把这里先用于朋友们共同使用的周末会所,因为周边的自然环境不错,加上有种植蔬菜水果的院子,想以后在此养老。

然而,五六年时间过去了,开发商承诺的生活配套一直没有什么进展。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老年病找上了田姐。当初买这个房时,开发商宣传说是一个养老社区,然而,附近根本没有正经医院,更别说小区的养老配套设施。

类似“货不对板”的情况,在很多康养社区都存在,我们一起看的另外一个环京康养社区,也是没有像样的医疗配套。

此前,开发商告诉我们有直升机停机坪,说如果病倒在这里,可以运到北京的三甲医院救治。姑且不说这个直升机服务的费用问题,如遇我们真的需要紧急救治,调动直升机的过程需要多久?北京的三甲医院是否接收?等等问题,我们都没听说过有先例。

此外,除了医疗配套,这些养老社区的商业配套也过于单一和简陋,不能和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衔接。尽管社区修得挺漂亮,可和生活配套的刚性需求相比,漂亮的空间无异于浮云。

活力老人最后的住房,专业服务不能“掉链子”

为了能尽快买到一处养老房,这一年我们到处看房。

有一次,我们几人看了一个觉得还不错的康养楼盘,就结伴一起交了订金。但讨论了将近一个月后,又相继退了房。原因是我们想买的是这辈子最后一站的住房,希望康养社区能提供包括我们失能失智后的服务,可开发商对这一项的描述很模糊。

据全国老龄委数据,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4200万,相当于每6位老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

“别到了10年或20年后,我们失能或半失能的时候,开发商告诉我们没有相关的服务,那可就惨了。”我们中的曹姐说,“本来是要买未雨绸缪的房子,可如果最需要它发挥作用的时候掉链子可不行。”

在我们看养老房的过程中,“活力老人”是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几乎所有康养社区的服务都止步于这部分人群。

国际上通常以75岁为界限,低于75岁为活力老人。活力老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实现年轻时代的愿望;二是学习新事物,特别是适合老年人做的事情。

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些康养社区的时候,发现里面为“活力老人”提供的教育娱乐配置,很像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非常一致,无外乎就是画画、弹琴、唱歌,请了一些非专业人士在教大家。

开始退养的60后,和上一代老人的要求不同。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康养社区的主理人受自身素养的限制,思维跟不上正在老去的60后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大多属于中产人群,他们的养老需求更具备独立意识。因此,这实际上也是我们找不到满意康养社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和社区的建筑、园林等等这些硬件相比,为康养老人提供的专业服务更重要。这里说的“专业”,还包括服务的距离尺度,因为,过度服务会形成干扰,而完全不管则背离康养社区初衷。

从目前我们了解的现实情况来看,居家养老是最好的养老方式。在“活力老人”阶段,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社区食堂尽快到位,能有老年人可以申请就读的大学学科等,至于失能阶段的专业照护,眼下真的不敢奢望。

向康养机构支付了200多万保险金,却被告知无床位

“我们好像是要买一个有养老院服务的房子。”我说。

经过仔细讨论,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在一个生活便利的社区里,家人朋友随时过来都有居住的空间,家庭成员中一个人失能后,另一个人能在有看护服务的情况下,近距离照看。

实际上,田姐在加拿大买了一个这样的公寓,目前是委托出租状态。原本她是想留给自己养老用,可家里人和自己经营的企业都在国内,她只能把在加拿大的养老房当做了投资品。好在那个养老公寓的租金回报不错,房子本身上涨的幅度也很大。

“曾经有事业、有经济积累的60后,现在退休了,却开始为在哪养老焦虑。”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都分别收到同一家康养机构的短信、电话,邀请我们去参观。可一位曾经投资过这家机构的朋友王姐告诉我们:“那也是个坑。”

几年前开始,王姐给自己和老伴每年向这家机构支付几十万保险金,如今已经付了200多万,按照合同约定可以拥有养老公寓居住权。可她老伴儿中风出院后想入养老公寓时,却被告知:没有床位,需要等。

王姐告诉我们,如果能住进这家养老机构,按照自理程度,每月每人需要支付1万-2.4万元不等。但眼下,数年投入二百多万元的养老保险金却派不上用场,信任完全崩塌。

其实,这也是我们坚持要一套有自己产权的养老房的原因,“如果房子不是我们自己的,什么时候住就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但有产权的房子却没有相应的服务。

在我们看过的项目中,也有口头承诺未来根据社区需求会逐渐增加老年照护服务的,但相应的服务现在却不能写进合同里,这样的口头承诺谁敢相信?

就这样,我们在全国多个地方看了一年,最终也没有找到想要的养老房。面对各种看不见的“承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放弃。

最近,我们几人又凑到一起讨论:我们在说买养老房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养老环境,和上一代不同。我们没有太多的经济拖累,不想给下一代添麻烦,因此,我们既需要专业的配套和服务,又需要更多自我实现的空间和机会。

更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希望有尊严地老去。

标签: 市区 房子 郊区 租房养老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