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财经 国内 行业 商业 生活 快讯

灾难 竟成房企蹭流量的“大热点”

来源:凤凰网房产南京站      时间:2022-03-24 10:00:07

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坠毁,机上132人伤亡未明。

这件举国悲痛的事,竟然成为某些房企蹭流量的“大热点”,开始借机做起了楼盘营销。

3月22日,针对这家房地产公司用失事航班的素材制作广告宣传图一事,山西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称,已对该房地产公司进行立案,将依法对该公司发布违法广告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回顾以往,多地多家地产公司在“灾难营销”方面,屡次触犯公众底线,为什么就这么爱蹭?!

山西

民航坠毁,楼盘借机营销

3月21日,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举国震惊。正当有关部门紧张开展救援善后和事件原因调查,全国上下为机上132名旅客和机组人员默默祈祷之时,山西这家房地产公司却从中“发掘”营销商机。

营销宣传员陈某以该热点事件为背景,与策划部设计师共同制作了一则房地产宣传广告,并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了宣传发布。

该公司的一幅海报广告上,以一架民航客机作为背景,配上文字:搭载133人的客机在广西发生事故,愿MU5735航班的亲人平安归家。如果只有这样的图文,大家可能对于这些还能表示理解。但是,在这个广告上,还有该家楼盘的户型、面积,以及楼盘的名称,详细地址,售楼部的电话,都注明得非常清楚。

在灾难面前赤裸裸的促销,就好比“吃人血馒头”、“发国难财”,就在于它直指人性的弱点和恐惧来营销,背后所表现出对待灾难冷血而轻佻的态度。

河南

郑州特大暴雨灾害 开发商蹭热度

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时,几个无良的房地产开发商做“灾难营销”的类似情况。

河南康桥地产集团,在宣传海报上,宣传他们的一个楼盘,说他们的楼盘高度,比郑州的地标建筑二七纪念塔高83米;比位于新郑市的黄帝故里72米。并配上这样的文字:“入住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

7月21日,康桥地产发布道歉声明称,第一时间将广告画面删除,并成立专项小组进行严格审查;对本事件相关责任人予以免职、降薪、降职等问责处理。

郑州的另外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永威置业,同样利用郑州的特大暴雨,卖他们的车位。其广告是这样写的:“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有车位,无烦恼”。还有一家叫做亚星地产的公司,也利用这次巨大的灾难,来推销他们的车位。

南京

开发商惊悚式营销:“出大事”

南京近年来,开发商普遍在“灾难营销”方面很注意尺度,但在2015年,也出现过一件颇有争议的时间。

出大事请全南京人注意 11月14日 南京汤山 有大事发生”

2015年11月10日,很多南京市民翻开本地一家都市报,封三上触目惊心的三个红色大字——“出大事”,让人心头“猛得紧了一下”。

在“出大事”等文字下面,还有有一个二维码,最下方则是几家公司的Logo,其中打头的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查询发现,该房地产公司在紧挨南京汤山的地方——句容开发区有一个地产项目。

新南京人不知道,但对于老南京人,当看到“南京汤山 有大事发生”时,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是发生在2002年的汤山投毒案。

虽然对于大部分年轻读者来说,辨别出这是一则地产广告并不困难,扫一下二维码也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但是,对于一些年纪偏大的报纸读者来说,对于这样的惊悚的广告形式,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开发商

蹭热点 并非什么事都可以

近来年,频频有一些开发商的品牌操作、事件营销,引发公共舆论如洪水一般的愤怒。

而暴雨洪涝、空难这样的公共事件有很强的突发性与紧迫性,对于品牌来说,最好以提供帮助或者解决方案的姿态出现,否则宁可保持沉默。

事件营销,就是靠“抖机灵”进行蹭热点事件来扩大广告的覆盖面。利用热点进行借势宣传也是很多企业常用的手法,这一做法本身并无不可,但需要分清热点本身的性质问题。

热点事件影响力和关注度比较大,能提高潜在受众的注意力以及广告传达消费者诉求时带来的共情共鸣,好处是能快速且大范围扩大影响力,并且营销成本其实很低。

但是,用的好就是借力打力;用不好,则是哗众取宠、违背社会风尚、挑战公序良俗

以往“灾难营销”,大都以企业出面道歉、内部整改处罚了事。轻飘飘的道歉、象征性的“自罚三杯”,显然不足以树立企业的底线思维。

甚至在一些企业看来,无论是好名还是骂名,反正是出了名,广告营销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灾难营销”,除了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引导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违法成本,倒逼企业恪守广告伦理。

---《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违反者,市场监管部门应对相关责任主体没收广告费用,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另外也提个醒,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发布宣传广告同样要守牢法律底线。微信朋友圈看似是展示自我生活的“圈内”平台,实则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朋友圈绝不是随意“抖机灵”“晒创意”的跑马场,一旦涉嫌违法违规,必将为此付出法律代价。

标签: 竟成房企蹭流量的大热点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