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房企美元债违约持续,另一边境内融资环境趋暖,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房企分化加剧,融资仍倾向于优质房企。
【资料图】
01
亿达中国违约
11月14日,亿达中国(3639.HK)公告称,无法于宽限期前支付2025年到期票据相关利息。
美元债违约公告
公告显示,由于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及金融环境的不利因素,加上多波疫情爆发,亿达中国无法于2022年11月14日宽限期最后一天前支付相关利息。
根据同意征求的条款,573.45万美元的利息于2022年10月30日到期应付,亿达中国有15天宽限期支付相关利息。
相关利息未获支付可导致持有人要求加快就优先票据还款。截至本公告日期,亿达中国尚未就加快行动收到优先票据持有人的任何通知。
亿达中国表示,将与债权人保持主动沟通,并将在实际可行情况下尽快就任何重大发展为市场提供更新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亿达中国上述美元债就已出现违约,其一笔345万美元须于2022年9月30日按比例支付予所有届时未偿还的优先票据无法支付。
2022年2月,亿达中国寻求同意修订契约,将上述债券到期日由2022年3月27日延长至2025年4月30日,票据年利率变更为6%,利息支付日期变更为每年4月30日及10月30日。
同时,亿达中国增加于2022年9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各日向所有届时未偿还票据持有人按比例支付现金345万美元的规定,以替代原应于2021年9月27日支付的应计利息,及违约利率由每年16%变更为票据新利率加每年2%。
其实,早在2020年初,亿达中国就已发生债务违约事件,随后其通过抛售资产等举措自救。
2020年4月23日,亿达中国未支付2020年到期年息为6.95%的优先票据的未偿付本金5285.4万美元,构成违约事件。
据官网介绍,亿达中国创立于1984年,201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集园区开发、园区运营、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
从股权结构上看,亿达中国的控股股东为嘉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1.2%,穿透后公司实控人为中民投及中民嘉业。
02
力高集团逾期
近日,力高集团(01622.HK)尚未支付2024年到期美元债票息,此前其计划在11月15日前支付。
据公开资料,上述美元债发行于2020年,余额2.5亿美元,票息9.9%,应于2024年2月17日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力高集团也未能在宽限期内支付8月到期的美元债票息。
随后,由于流动性疲软,短期资本市场债务偿还风险加剧,惠誉将力高集团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和高级无抵押评级从“CCC-”下调至“CC”,回收率评级维持“RR4”。
《小债看市》统计,目前力高集团共存续6只美元债,存续规模9.53亿美元,其中有5只美元债将于一年内到期。
存续美元债
近年来,力高集团豪掷千金大手笔拿地,土储一路飞涨,但其存货周转能力却持续下滑,销售规模未实现同步增长,同时高负债压迫其步履沉重。
今年前10个月,力高集团实现的合约销售约为235.44亿元,同比减少35.95%;建筑面积约275.40万平方米。
03
融资“三道金牌”
下半年以来,不少房企出现美元债违约或展期,“保内”已成为目前大部分出险房企普遍采用的策略。
也就是说,这些房企放弃境外融资,将有限的流动性优先用于境内债务兑付、保交付以及日常经营。
近日,房企境内融资持续回暖,监管层连发“三道金牌”,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多部门大力度的稳楼市政策。
2022.11.8
交易商协会祭出“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企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在新增“直接购买债券”的同时,提及了央行2500亿元的资金支持规模;
2022.11.11
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16条”,涉及供需两侧贷款支持、房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延长房贷集中度政策过渡期等积极调整。
2022.11.114
银保监会、住建部、央行三部门联合发文,对房企预售资金监管进行松绑,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
可以看出,以上政策对行业信心提升注入了强心剂,对于恢复优质民企的融资功能,支持房企经营逐步回归正轨有很重要的信号意义,房企生存环境将迎来修复。
房企尤其是上市房企,融资渠道主要由境内和境外两部分组成,今年初一些优秀房企的境内融资明显回暖。
2022年5月,中国证监会在官网发布通知,碧桂园、龙湖集团、美的置业以及新城控股等接连被选为首批发行公司债的示范性民营房企,债务还附带信用保护工具,基本面较好的民营房企的融资环境已逐步改善。
随后,中债增为优质民企新发境内债提供全额担保,9月份以来房企整体融资环境出现更积极变化。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今年9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622.1亿元,环比增加61.8%,其中债券发行372.1亿元,环比增加95.1%。
相信随着土地端市场溢价率回落、销售端筑底回暖、融资端风险偏好改善,房企分化加剧,行业平均利润率有望止跌企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