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相较其他核心城市,上海城市更新之路起步较早且稳步推进,从1992年起上海就开始了“365 棚改计划”等大规模的旧改更新工作,迄今为止已走过30个年头。
风雨30年,上海的城市更新留下了太多经典作品,有太多故事、太多人值得被铭记;展望未来,新的政策背景下,城市更新参与方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资料图片)
2022年9月,在全联商会城市更新分会的指导下,凤凰网房产环沪以“城人之美”为命题,携手知名地产设计师平台——地建师丨DJSER,共同开展“30年30人”系列活动。
采访将邀请城更领域30位行业代表,分享关于城市更新、城市运营、建筑设计、美好生活或绿色低碳等维度的见解。
>>>专题丨30年30人系列访谈
参与本期“30年30人”的是华建集团上海院总建筑师 刘恩芳 女士。
刘恩芳:
华建集团上海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勘察設計协会建築設計分会副会長、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城市设计专委会主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城市设计学部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地下空间学委员会副理事长等。
刘恩芳从业30年,是伴随上海城市更新发展的30年,对各个不同城市更新阶段所要解决的不同重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设计诠释。上个世纪90年代设计的新福康里项目是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外溢、城市中心空心化问题、保留城市肌理文脉、提升居民基本居住环境品质的城市更新的方式,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进入2000年后的城市更新提供样本。进入新世纪的虹桥商务区立体步行系统的城市设计、后世博B片区的城市设计、安亭枢纽城市设计等项目,为整街区的集约、低碳的立体城市推进提供经验。10多年前,刘恩芳提出“设计总控”“低碳城市设计策略”的概念,是基于她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实践的不断思考,用精细化的区域总控,对高质量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的专业支撑。编著《5 维度—城市设计视角的低碳生态社区》,联合主编著《区域整体开发的总控设计》、《印迹》等书。同时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Rise Buildings》杂志国际编委、《时代建筑》杂志常务编委。
以下是访谈原文:
Q:上海城市更新 30 年,您眼中的城市更新?
A:上海城市更新30年,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一个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从最早的以改善提升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品质的城市更新,到城市公共空间的提升更新,再到近几年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整体更新,都有不同特点。尽管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解决的首选之重,但一以贯之的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肌理的延续,并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平衡等,在每一个阶段的设计中都着不同的坚持和发展。这也是形成有温度有活力的上海城市空间的人文和经济发展基础,非常值得称赞。
Q:城市更新 项目的难点在于平衡,如何理解 ?
A:城市更新的复杂性是在于平衡中创造新的价值。
我认为其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的综合和适度。城市更新多位一体,涉及很多问题, 核心包括:市民私域生活的日常与城市公共生活的丰富和适度、城市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与市民经济承受能力、城市空间的便捷安全与健康可持续。这几方面成为城市不断迈向更美好发展的议题。我们团队在做设计时一直寻求这种多位一体的复杂性的价值提炼,在发展中传承城市文化,在生活中创造城市经济活力。
Q:展望未来,城市更新的机遇与挑战?
A: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提升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的生活品质,因此离不开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经济的活力。这种挑战和机遇也是来源于城市更新的复杂性,比如这种城市生活是涵盖全龄人的生活,包括老人与儿童,一米高的城市视角等等,还有很多需要完善。
在“双碳”目标下,探寻社会、人文、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性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城市韧性、包容性,以及正向激励性。这种正向的激励会激发城市空间的更多的可能性,促进城市的经济活力的诞生。
当然最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是渐进式的自我修复,而不是一直在做“手术式”的不断更新。
标签: 30年30人 城人之美 城市更新 上海城更30年30人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