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记者来到车陂南隧道新港东路入口看到,崭新的柏油路、已添加上“车陂南隧道”的交通指示牌、隧道上方树立的“车陂南隧道”几个大字……处处昭示着车陂南隧道已经“准备就绪”。记者了解到,车陂南隧道计划今晚9时30分通车,届时,从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片区到天河区车陂南路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5分钟。
近15年建设最快的过江通道
据介绍,车陂南隧道(建设期称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BOT”方式实施,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主管,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实施监管,中交四航(广州)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本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工并具备开通条件。“这是近15年来,广州市过江通道建设最快的一条。”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车陂南隧道项目负责人张宝湖介绍称。据悉,为保障关键工序沉管预制的质量与工期,车陂南隧道采用了步履式全断面模板体系和全断面浇筑施工工艺,是目前国内内河首条单管节最长、全断面浇筑的沉管隧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这条历时五年建设的过江通道南起海珠区新港东路北侧,与阅江路相交,下穿珠江,向北与天河区在建的临江大道、花城大道相交,终点至现状黄埔大道交叉口,全长约2.07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道路规划宽度60米,过江隧道段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
过江时间缩短至2-5分钟
车陂南隧道开通后将为珠江两岸往来提供便利。此前,驾车从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片区到天河区车陂南路通行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车陂南隧道通车后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5分钟。同时从车陂南路到珠江对岸的广州保利洲际酒店一带也可驾车从隧道通行,无需再绕行琶洲大桥。
不仅便捷过江,车陂南隧道通车还为其他过江通道“减压”,隧道通车后将极大地缓解琶洲大桥、东圃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目前来说,琶洲大桥高峰期的单向交通流量为每小时4600辆,饱和度系数达到0.88,属于中度拥堵接近严重拥堵的状态。车陂南隧道开通后,可以每小时分流640辆车,预计琶洲大桥饱和度系数会去到0.775降为轻度拥堵,对缓解片区的交通拥堵有很大意义。”张宝湖说。
此外,车陂南隧道构建出一条战略发展通道,其连接广州国际金融城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也是联通天河区、海珠区交通动脉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广州市东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内河首条单管节最长、全断面浇筑的沉管隧道
车陂南隧道的建设采用了港珠澳大桥的同款技术——沉管全断面一次性浇筑成型技术,这在内河沉管技术领域属首创应用。并且,车陂南隧道还是目前国内内河首条单管节最长、全断面浇筑的沉管隧道。“这种技术一次浇筑成型,相对于传统的分层浇筑工艺,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对隧道的质量、后续的运维都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并且,针对前端的预制工作,项目团队首创研发全自动的步履式液压模板,并已在同类项目中推广使用。”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轩源介绍称。
此外,项目实施期间,建设团队建设了智能化钢筋加工厂代替传统加工厂,钢筋加工效率提高了3~5倍,质量也更有保障;结合项目自身的特殊条件,研发了大型钢坞门陆上制作及安装、水下无人切割钢管桩、模板整体寄存等新型施工技术;此外,建设团队也引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助力项目管理,帮助项目降低多项施工安全风险并加快施工进展,同时降低施工用地需求。
初步形成“南北密、东西疏”的过江通道格局
广州依水而生、依水而兴,珠江一方面孕育着发展,另一方面也将通行阻断。于是,一座座桥梁跨江而起,一条条隧道穿水联通,串起珠江两岸,构建出一条条通途。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江中心城区范围现状建成跨江
通道36座(含步行桥),其中西航道5座、前航道14座、后航道17座。初步形成“南北密、东西疏”的过江通道格局。
广州过江通道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修建海珠桥开始,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各阶段的建设都支撑并引领了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
面江建城阶段(1949年以前):随着工业的发展,珠江南岸集聚形成纺织工业区,旧中轴线逐渐南移,城市空间开始跨江发展,并于1929年开始修建第一条过江通道海珠桥,使广州实现首次跨江发展,并构建了广州近代城市轴线。
沿江发展阶段(1949年-2000年):广州城市空间结构进入“东进、南拓、西联”阶段,城市工业集中设置,广番、广佛联系趋强,开展过江通道大规模建设,并建成16座过江通道,支撑并引领了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如珠江大桥和人民大桥的建设促进了当时广州工业的空间大转移,广州大桥和海印桥引导了广州城市中心的东移,洛溪大桥的建设引导广州城市空间南拓。
战略拓展阶段(2000年-2018年):该阶段番禺撤市设区,广州南站和大学城等重要枢纽、功能片区建设,南沙新区开发,过江通道进入优化加密阶段,建成金沙洲大桥、琶洲大桥、南沙港快速等10条过江通道,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珠江沿岸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江通道建设进入优化加密,完善功能阶段。
记者了解到,按照广州市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部署,过江通道未来需规划高密度、多层次跨江通道系统,加强珠江两岸联系,支撑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按照有关规划,未来将形成53座过江通道,较现状增加17座;其中西航道增加3座过江通道,支撑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走廊发展;前航道较现状增加7座,后航道较现状增加7座,支撑传统文化轴、现代新中轴,东部科创轴等发展。
未来珠江两岸重点功能平台互联互通水平、广州南北向进出城及广佛方向交通出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来源:广州日报
下一篇:最后一页